第129章 陈氏图谋,以退为进!
    “二哥,这就是长安城?”
    陈远的脸上带着些许惊叹之色:“此处比起来官渡城,虽然少了几分的厚重,但多了几分的奢靡,京都的色彩,果然浓厚啊。”
    陈恒倒是没说什么,只是淡淡一笑:“毕竟是京都。”
    “京都的繁华,总是超脱世人想象的,当年长安城建立的时候,先祖与萧何还发生了争执。”
    “先祖认为,长安城不必太过于华丽,依照大汉的国力,什么人敢小瞧大汉呢?”
    “并且表示一个国家的强大,并不在于他的都城有多么的华丽、贵气,而在于这个国家的黔首能否吃饱肚子,能否好好的生活。”
    “若是黔首们能够好好的生活,那么这个国家的都城即便是朴实无华,其余的人也会夸赞这个国家的都城厚重朴实——反之,若是这个国家的黔首不能够好好的生活,即便是这个国家的都城十分豪华,人们也只会对其唾弃。”
    “最后太祖高皇帝还是觉着萧何丞相说的对,觉着虽然黔首们的生活很重要,但都城同样是很重要,因此便依照萧何丞相的建议,建造了这么一座庞大的、宏伟的城池。”
    “而随着这些年,文帝、景帝、乃至于武帝的奋力,大汉百姓们早已经过上了安定的生活,而生活在都城中的这些权贵们,也是日渐奢靡享受。”
    他看了一眼陈远说道:“不过依照你我二人心中所愿,只怕是在长安城中待不久的,很快就会离去了。”
    “先去侯府找...家主吧。”
    陈远微微点头,脸上带着些许的兴致勃勃和期待之色。
    他早就做好了准备,这些年来在官渡老家,和他兄长一直待在藏书楼之中,目的便是为了博览众家所长,翻阅当年先贤遗留下来的书籍,以此来为自己之后的远行作铺垫。
    他们两个人的志向倒是较为“偏门”。
    一个喜欢出海,一个喜欢探索未知,也正是因此,他们才会觉着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时机——最好的发扬自己志向的时机。
    他们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天赋,也不会卷进政治斗争当中,他们志向老老实实的完成自己心中的愿望。
    即:探索未知!
    .... .....
    二陈来到长安城的消息,很快的便传到了刘据的耳中,此时的刘据正在忙碌的观看着绣衣使者所收集来的关于西域、关于岭南的各种消息。
    当听到二陈的消息之后,他短促的惊讶了一瞬,而后半眯着眼睛,心里面快速的过着相关的信息,猜测着这两位这个时候来长安的目的。
    不过是犹豫片刻,他便低声道:“去几个人,盯着官渡侯府。”
    黑暗中传来一声应诺声。
    刘据按了按自己的鼻子,眉宇中传来些许疲倦的累感,他长叹一声,轻声说道:“陈氏势大,此时急流勇退,可是....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,当真是会隐退吗?”
    他的眉宇中带着几分的怀疑。
    但是刘据的心中对于这种怀疑也是十分克制的——他明白一个道理,也十分的相信陈氏的另外一个底线。
    即:陈氏绝对不会在刘氏没有背叛陈氏的时候,主动背叛刘氏——尤其是在大汉的国力日渐昌盛,已经走到了巅峰的时候。
    可....对于人性的把握,以及遗传自先皇的“怀疑”基因,让刘据心中的怀疑无法遏制的蔓延开来。
    依照理性而言,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即便是隐退了,也一定是因而不退。
    这一点事实上也很符合常理。
    就像是后世的某些人,即便是到了退休的年龄,也的确是办过了退休的手续,但却“退而不休”一样。
    人情自古以来便是这样。
    世事流转了几千年,不过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当年的人做过的当年的事情。
    陈氏退的太....迅速了。
    也太果断了。
    甚至没有跟皇帝讨价还价,这让皇帝不由得多了几分的犹豫——但刘据觉着,或许再过几日,自己就能够得到答案了。
    .... .....
    官渡侯府
    陈璟看着面前的陈远、陈恒,轻挑眉毛,脸上带着些许惊讶之色:“你们确定?”
    陈远、陈恒微微点头,他看着陈璟说道:“大伯,我们来到长安城的目的便是如此。”
    他们二人对视一笑,轻声说道:“自幼我们便立下誓言,一定要将胸中所学一展,而如今,我们也知道,陈氏该到了急流勇退的时候了。”
    “可即便是我们真的愿意退,陛下便会真的相信吗?”
    他看着陈璟说道:“我们也知道,大伯的心中一定早有计划,但.....此时我们二人的到来,也一定不会破坏大伯的计划,反而会让这个计划愈发的顺利进行。”
    “我想,大伯见到我们时候,那一抹笑容,应该便已经计划到了这里。”
    “不是吗?”
    陈璟忽而嘴角绽放了些许笑容。
    他的心中那一抹担忧终于缓缓的放下了,良久的长叹一声之后,他才是开口说道:“不错。”
    “我先前还十分担忧此事,但方才你们二人说了之后,我心中的担忧终于是可以放下了。”
    他注视着二人的眉宇:“只是要苦了你们了。”
    此时的陈氏势力庞大,即便是他想要退,也得皇帝相信他们,否则只要皇帝的心中一日有着担忧,他们陈氏便一日不会安全。
    而这个时候,一个愚钝的“接班人”,只能够让皇帝稍稍放下些许心思——可若是皇帝不能完全相信陈氏,那么这个愚钝的接班人便是陈氏的送葬人!
    此时出现两个在“政治上”或许没有什么特殊才能,但却并不愚钝,而在其他的事情上颇有才能得人,这足以促进陈氏的转型。
    是的。
    陈氏要转型了!
    身为“降临者”的陈璟十分清楚的明白,在经历过汉武大逃杀之后,陈氏不需要在“政治”上有多少的权能了——接下来的陈氏只需要稳住如今的基本盘,而后开始缓慢的转型就可以了。
    至于转型成什么?
    东汉末年的“世家门阀”们早已经给陈璟指出了明路,那就是“经学世家”!
    把控住“经学注释权”,或者说把控住“上升渠道”的官方途径,这才是唯一一个可以平安度过之后时间的办法!
    就像是弘农杨氏以及汝南袁氏那样。
    他们把控着经学,所以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,袁氏可以“四世三公”可以称雄天下,甚至可以把控不少雄才大略的人物。
    最开始的东汉末年,即便是董卓这位一切的源头,也是袁氏门生!
    所以当日袁绍董卓拔剑的时候,曹操的惊讶并不是对于“袁绍为什么这么猛”的惊叹,而是对于“董卓为什么这么猛”的惊叹!
    当时的天下,一半的官吏都是袁氏门生!
    当然了——除了门生之外,自身掌兵也是重要的,毕竟.....真到了乱世,枪杆子才能出政权!
    这也是为什么陈氏分化两支,一支前往漠北行郡,另外一支前往会稽郡的缘故。
    会稽郡沿海、且身处于南方,与中原距离很远,即便是乱了起来,也能够稳住,这也是为什么曹操的“青州兵”能够迅速发展,并且雄霸天下的缘故。
    当地的经济较为发达,而且是整个大汉的南方,较为安定。
    或者说,自古以来,这些不太受到重视的南方一直都保持了相对的和平状态,不管是战乱还是什么,都无法波及到他们。
    这里被他们称之为“不毛之地”,但在经过了一代一代人的开垦之后,这里便是绽放出来了生机。
    而漠北行郡则是占据边疆,既能够在动乱时候保护中原,也能够以骑兵凶猛,大举南下平乱!
    当地更是草原匡阔,当年匈奴占据这里的时候,便是大力蓄养牲畜,马匹,匈奴人的骑兵之所以那么强大,很大的原因便是因为他们在北疆草原地带。
    除了漠北行郡外,大汉能够养马的地方几乎没有。
    占据了这里,其实便是占据了冷兵器时代的骑兵,而骑兵则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一个兵种了。
    这里也是陈氏的“力量”所在。
    陈璟原本的计划不过是想要“转型讲学”,前往官渡建立“官渡学宫”,以此来告诉皇帝,我愿意交出权力,是因为我想要占据这个权力,这个和你没有竞争的权力。
    你不必担心我居心叵测。
    可是这样子的话,皇帝不一定会相信,毕竟....你就这么直愣愣的过度?什么权力都不要?谁相信啊。
    而如今,二陈的到来,更是让这个“真话”有了更加可信的外表。
    因为,他们来了之后,陈氏在中枢之中就不至于处于一个没有“力量”的状态了。
    他们便是陈氏的有生力量,是一种逐渐退出的象征。
    一个庞大的“真实的真话中藏着的谎言”即将诞生。
    “我退,是因为我们想转到幕后,避免与陛下您发生争斗,并不是说我们放弃了权力,您不必担心我们退是“以退为进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