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
第153章 有了说话的底气

之前在会议上,徐丰跳出来发难,不仅张学文和姚立徽感到诧异,赵繁也觉得挺奇怪的。

这会看到敲门的人是他,赵繁恍然大悟,原来人家不是发难,而是隐晦地提交了一个投名状,现在是来拜码头的。

赵繁还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,也小看了自己促成苏大哥签订工业品结算能源协议的威力。

之前方修远和宋涛建议赵繁完成东北工业升级,以此奠定他在计划委员会的地位。其实他不用做什么,只要表示要负责这件事,就能直接达到目的。

可如今他不仅接下了这份工作,还想办法获取低价能源,后续竟然还谈下了欧盟的注资。

钱和能源都解决了,东北工业升级这项工作很快就能开展。

之前也不是没人想过尝试这份工作,可没什么头绪,即便是硬着头皮上,没个十几年的功夫,只怕也没什么成效。

赵繁到计划委员会还不到一年,动作就这么大,而且全都落实到位了,这怎能不让人高看一眼。

要不是他曾经在人民理事工会主持过改革工作,大家对他早就没意见了,会议上也不会唱反调。

不仅是张学文有心缓和关系,其他人也是有和解的心思。

不过徐丰更大胆,直接在会议上发起冲锋,为的就是起到抛砖引玉,让赵繁梳理威信的目的。

等人坐下后,赵繁就笑道:“徐副主任好手段。”

徐丰也没什么不好承认的,直接谈论了最近单位里的情况,临了还笑着打趣了一句。

“其实姚副主任和张副主任也想投诚配合工作,只是之前调子起得太高了,一时半会儿不好降下来。”

工作都已经分配好了,徐丰过来只是打个招呼,并没有其他事情,赵繁的工作很多,他很快就提出了告辞。

还留下的方修远和宋涛多少有点尴尬,他们之前都觉得赵繁有点强硬,谁知道人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收服了所有人。

赵繁没有就着刚才的话题继续,而是和两人讨论了工作安排,能分出去的,他尽量分出去。

最近他嘱咐道:“后续我还要负责外交部的一些事务,这边的很多工作,你们只能多担待,陈主任之前表露,你们俩都会留在秘书的岗位。”

这个时候的人才还是很紧缺的,要是赵繁只负责计划委员会的工作,那方修远和宋涛就只能留下一个。

毕竟这两个人的能力都不错,不管下派到哪个司,都能独当一面。

工作上的事稍微安排好,赵繁就得处理私事了,比如他在学校挂职都好久了,一直没有去过。

接待赵繁的是教导主任,人家很客气地说道:“这是课程内容的录制视频,其他的资料,各课程老师那里我也打过招呼了,你有什么疑问都可以写信直接询问。”

之前是打算请同学帮忙录制课程内容,可赵繁根本没时间来学校,人都不认识,哪里好意思拜托人家。

最后只能委托学校帮忙,好在这个时候,人与人之间没有阶级,大多数人还是很好说话的。

学校的工作人员知道了赵繁的情况,并没有拒绝他的请求。

即便工作这么多年,赵繁还是保留着21世纪全球旅行的习惯,对谁都是好声好气,没有半点官威。

听了教导主任的话,他挺不好意思的:“开学都一段时间了,现在还过来,实在是抱歉。”

不仅帮忙录制视频,连各种入学资料都是学校帮忙办好的,宋涛只是代他来了一趟而已。

教导主任面对赵繁的温和态度,挺受宠若惊的,他笑着说道:“特殊时期,特殊处理,其实有不少领导也像赵主任这样,甚至是比赵主任更忙,能抽出时间过来考试就不错了。”

不过那些领导几乎都是管理专业出身,像赵繁这样挂职学习这么强的专业,还是第一例。

两边聊了一下专业的事,教导主任更是惊讶赵繁在这方面的底蕴。

就他了解的情况,眼前这位领导可没有上过高中,就更谈不上有工业底子了。

没想到人家并不是外行。

要不是有特殊助力,赵繁也不可能跟公益类的教导主任聊这些专业性的知识,毕竟他一边聊,还一边在脑中调取相关的资料。

陈后给他的那些资料,难度自然比学校的高很多,在社会的适应性上也得到了验证,谈论这些内容自然是很有深度的。

告别了教导主任后,赵繁看着还有点时间,就漫步在学校里转悠了起来,打算感受一下大学的气氛。

因为没有停课的原因,首都大学的学习氛围还是很浓郁的,这会操场上就好几拨人在进行辩论。

上辈子赵繁只上了一所普通的艺术学校,可没见识过这样激烈的辩论,他兴致勃勃地站在外面听了起来。

现场不仅有年轻的学子,甚至还有像赵繁这样年纪的外校人员,甚至还有疑似学校的教授。

辩论的议题:论跟漂亮国建交的好处和坏处。

观看的人立刻议论纷纷。

“他们是忘记了统一发展方向的运动还没有结束吗?胆子这么大,竟然敢提出这个辩题。”

“很激烈不是吗?”

赵繁听了一会,内容确实挺激烈的,竟然涉及到了各国的平衡问题。

比如华夏是后发国家,跟漂亮国建交,现在又和苏大哥有所缓和,在中间左右逢源,是比较符合当下的国家利益。

这里是最高学府,体制内都已经有了斗而不破的共识,学子们大多也都听到了风声。

统一发展方向运动到底还是有些影响,即便辩论的议题很激烈,不过讨论的方向侧重的还是利好。

到底是讨论,自然也有过于激烈的内容。

竟然有人提出“国家和漂亮国建交,甚至是一直和欧美联盟,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?”

立刻就有人辩驳:“华夏从来就没有实行过资本主义,又何谈复辟这个词?”

辩方还列举了国家引入的是西方的技术,在政策方面完全是杜绝资本主义的,很符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。

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提到了赵繁。

“赵大使在引进关键性技术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,连外国人都承认他是外交方面的天才,没想到国家居然把他调职到了内政部门。”

“是啊,听说卫星和氢弹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和设备,是他在欧洲艰难斡旋才能买到,我们完成了两弹一星,在国际上才有了说话的底气。”

立刻就有人制止:“现在是讨论与漂亮国建交的好处与坏处,赵大使的事涉及到国家的官员调动,大家离题了。”

正在赵繁听得兴致勃勃的时候,站在他身边一个学生疑惑地问道:“这位同志,我怎么觉得你有点面熟?”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