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
第185章 教育也没有跟上

田地包产到户的政策,当初还是赵繁提出来的,那还是三年灾害时期,为了解决粮食产量的问题。

这个政策确实释放了农业生产力,使农产品产量激增,但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没有同步升级。

通俗地讲,就是农产品生产出来了,却没有有效的流通模式,东西都烂在了农民手里。

这个政策确实是饥饿的问题解决了,可却没有继续深入,解决下一步的流通问题,让农民手里的粮食变成现金。

东西生产出来却只能砸在自己手里,农民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,产量自然就停止增长了。

赵繁问这个问题,明着是问农产品的产量,实际是问怎么解决流通的问题。

张学文说道:“目前收购的模式有两种,一种是国家收购,另一种是民间收购,后面这一种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管控机制,很容易造成矛盾和冲突,情节严重的还要被严打。”

国家收购的机制就是交公粮,但价格很低,即便每年都统计一次,还是不符合市场规律。

可彻底放开之后,会形成什么样的局面,谁也不清楚。

特别是还有私人收购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作对比,国家就更不想轻易放开这个口子。

可继续保持这种双轨模式下去,问题也很大。

赵繁想了想,提议道:“还是选一个省份做改革试点,把现有的双轨模式进行统一。”

私人采购价格不统一,而且那些采购的二道贩子还会和当地的农户产生矛盾和冲突,弊端实在太大了。

即便要放开这个口子,国家也要进行干涉。

可大家的担心也不无道理,别的产业倒还好,粮食是战略性物资,会产生什么后果,谁也不敢保证。

姚立徽点头赞同道:“选一个省份试点,确实是有效的办法。”

不管好坏,都把影响控制在这个省份之内,然后再进行调整。

田地包产到户这个政策也是先进行试点,后面才推行到全国。

张学文问道:“这次的试点还是选在广东吗?”

田地包产到户的政策,就是选广东作为试点,如果又选在这里的话,时间可能会是最短的。

赵繁却摇头否定了这个建议:“我觉得应该选在东北。”

试点城市就相当于做实验,要么选上限最高,要么选最低。

当初田地包产到户之所以选在广东,主要是那里经济比较发达,加上又是灾害时期,主要考虑的就是时间成本。

目前农产品的产量,虽然已经没有多少增长,但也没有到负增长的地步,时间还是很充裕的。

东北是主要的产粮地区,算是实验的上限,选这里作为试点,赵繁觉得是最合适的。

在会议上,大家把这个试点的报告完善之后就提交到了国务院。

外交部比较紧急的事件,特别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,一般都是交到最高会议。

计划委员会的上级部门是国务院,这是内政事务,自然要提交到那里。

这天下班回家,刚下车就看到自己的儿子坐在家门口,赵繁走过去好奇地问他在干什么。

赵承宇面对父亲的询问,他没有回答,而是问道:“爸爸,你能给我去开个家长会吗?”

一听就知道这孩子在等自己,应该是有什么事要说,而且是不想让陈敏知道的事。

赵繁有点奇怪,按理来说自己儿子心理很成熟,应该不会是在学校犯事,然后寻求父母帮助的孩子。

他想也没想就点头道:“当然可以,那我可以问一下原因吗?”

赵承宇非常聪明,他立刻就明白自己老爹误会了。

他摇头解释道:“不是因为虚荣,也不是为了攀比,只是想免去不必要的麻烦。”

赵承宇才上小学两年,就已经读五年级了,现在才1978年,小学只有五年,也就是说今年她考完试就要上初中。

8岁上初中的小孩,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异类,这个阶段的小孩还不到崇拜强者的年龄。

赵承宇的天才属性并没有给他带来崇拜者,反而还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。

赵繁有点紧张地问道:“别人欺负你了吗?有没有受伤?”

回到国内之后,除了几次出差带着儿子,赵繁对他的关心程度确实大大降低了。

赵承宇叹了口气说道:“目前没有受伤,但再不解决问题的话,就有可能受伤了。”

已经有好几个小团伙来警告他,别成天招摇,那些人看他的眼神都带上了怨恨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,他就发现了原因,来警告他的小团伙,几乎都有点不学无术。

赵承宇上的算是高干小学,学生的背景几乎是非富即贵,这种孩子在家都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,多少有点唯我独尊。

可他们的家长知道了赵承宇的情况,都恨不得把自家的儿子塞回肚子重新改造一遍。

之前还特别宠溺,突然就棍棒加身,这种落差别说是几岁的小孩,就算是成年人也没多少人受得了。

那些被打的特别狠的小孩就组成了小团体,先是排挤赵承宇,形成了趋势之后,就想更进一步地霸凌他。

赵繁听出来了,儿子是想借自己的权势解决这种情况,别说儿子没有被欺负,他也会答应,何况儿子都已经向自己求助了。

他摸了摸儿子的头,怜爱地说道:“爸爸虽然很忙,但工作永远是忙不完的,只要你需要,我永远都在你身边。”

赵承宇终于露出了符合他年龄的笑容。

谈完了家长会的情况后,父子俩才一起进了家门。

睡觉的时候,赵繁跟陈敏说了这件事,她也挺内疚的。

“这两年不仅我疏忽了儿子,你也是一样。”

陈敏出了月子就去上班了,时间和精力不仅要兼顾工作,还要放在小儿子身上。

大儿子这边就疏忽了很多,特别是以前两个人对他的事简直是事无巨细,可如今孩子在学校被欺负都没有察觉。

赵繁拍了拍妻子的后背,安慰道:“既然知道问题,那就解决问题,看来我们国家不仅农业的配套模式跟不上发展速度,教育也没有跟上。”

陈敏听丈夫这么说,好笑地问道:“计划委员会也不管教育这一块吧?”
推荐阅读: